輕文藝,童趣,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,BIR自然棉麻品牌兒童服飾

【文/陳小凌】創刊28年,由國家兩廳院發行的《PAR表演藝術》雜誌,2021年1月大改版,除改為雙月刊,在內容、美學設計大幅調整,希望觸及更多族群、聚焦表演藝術界產業動態,新趨勢與公共議題等,也加強經營網站內容,拓展更大的社會影響力。


《PAR表演藝術》雜誌改版,新任客席總編輯江家華。陳小凌攝影。

 

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強調透露,《PAR》雜誌過往在書店「銷量真的很慘」,這次大改版原本也思考「未來是否只提供給會員?」但改版不是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,而是思考如何利用各種平台、媒介的優勢,來打造相應的內容,傳遞給讀者,而不是「不會硬塞給讀者難看的廣編稿」。

 

《PAR》雜誌將區分為紙本和網站,目的除了加強網路閱讀的便利性外,也將紙本雜誌做為一個重要事件與公共議題討論的媒體,讓這一個表演藝術重要的資產與溝通媒介得以跨越時代,作為產業界人士交流平台,繼續提供台灣讀者表演藝術訊息,協助我們把藝術推得更遠。

 

兒童服飾

紙本雜誌改版,由曾獲金鼎獎的江家華擔任客席總編輯,帶領既有團隊一起討論製作,希望透過不同的觀點,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閱讀體驗。

 

她表示,改版前有做過一些調查,詢問一般大眾與藝術家對於《PAR表演藝術》雜誌的看法,不少人認為表演雜誌好像成為節目手冊,加上現在介紹節目的管道實在太多了,因此經過溝通討論,才會決定將雜誌改為雙月刊,更專注產業動態與公共議題的探討,這些年來,台灣表演藝術領域也發展出自己的脈絡與方法,在內容上,未來希望能夠增加東南亞、東亞等地的藝術資訊與發展,並規劃「跨界對談」、「跨界激盪」等單元,搭建紙上跨界交流合作平台。

 

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。兒童服飾兩廳院提供。

兒童服飾 

劉怡汝表示,改版後,紙本雜誌維持既有印量,價格也不會改變,會員權益也不會消失。至於網路版PAR雜誌則會強化演出報導訊息與評論,加強即時互動性,希望開展不同的媒體多元性,並逐步提供網路全站閱讀服務,初期先開放讓廳院迷會員可以在網站上回顧過去28年《PAR表演藝術》完整內容,因應新時代讀者的多元需求。

 

2021年元月開始,《PAR》紙本雜誌將改版成為雙月刊,以產業動態、生態現象等深度議題探討為主,同時逐步提供網路全站閱讀的服務,以即時演出報導、評論為主,並加強即時互動性,開展媒體多元性,以符合時代轉變及更多讀者的需求。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n.yam.com/Article/20201230329891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兒童服飾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anevidu4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